第71章 山外有火,不在灯中
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bixia5.cc
  魏征的脚步声在空旷的火器工坊里显得异常沉重,每一步都像踩在紧绷的鼓皮上。

  这里常年弥漫着硝石、硫磺与冷铁混合的独特气味,但今天,空气里多了一丝令人不安的空洞感。

  作为监察百工的御史,他亲自清点库存是雷打不动的规矩。

  他的视线扫过一排排码放整齐的军械,最终停在工坊最深处的三个巨大铁架上。

  那里本该安放着大唐军工的最高机密——三架“雷霆弩”。

  如今,铁架空空如也,只有冰冷的铁链和几片落叶,像三张咧开的、无声嘲笑的嘴。

  魏征的心猛地一沉。

  他快步上前,手指抚过冰冷的架子,一丝灰尘都未沾染,说明失窃就在近日。

  他一把抓过旁边的库存登记簿,厚重的麻纸哗哗作响。

  他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,迅速翻到最后一页。

  墨迹未干,字迹却苍劲有力,签押处清清楚楚地写着两个字:云。

  阿史那云。

  这个名字像一根钢针,扎进魏征的脑海。

  此人是突厥降将,因骁勇善战,被破格提拔为太子亲军飞骑军的副尉,屡立战功,深得器重。

  一个外族降将,竟能接触到火器工坊的核心机密,并神不知鬼不觉地提走三架足以轰开城门的“雷霆弩”。

  这不是简单的失窃,这是内鬼,是即将引爆长安的惊天阴谋。

  魏征没有声张,他合上登记簿,面沉如水地走出工坊,对守卫命令道:“今日起,火器工坊封禁,任何人不得出入,违者以叛国论处。”

  守卫们噤若寒蝉,不知发生了何事,只能躬身领命。

  魏征则一刻不停,径直奔向东宫。

  东宫静室,檀香袅袅。

  太子李承乾正临摹一幅王羲之的字帖,神情专注,笔走龙蛇。

  魏征的到来并未让他有丝毫惊讶,他只是放下了笔,示意左右退下。

  “玄成公如此行色匆匆,可是朝中有大事?”李承乾的声音平稳,听不出情绪。

  魏征躬身,将那本登记簿呈上,压低声音道:“殿下,火器工坊失窃,三架‘雷霆弩’不翼而飞。这是提货的签押。”

  李承乾接过登记簿,只看了一眼那个“云”字,眼神便倏然变得锐利。

  他没有追问细节,反而陷入了沉思。

  片刻后,他忽然开口:“传王玄策,命他立刻调阅去年至今所有西域驼队的入关记录,尤其是长兴商行的卷宗,我要知道他们采购的每一块铁料的规格和去向。”

  魏征一愣,不明白太子为何将失窃的弩机与一个商行联系起来。

  但见太子神色凝重,他不敢怠慢,立刻领命而去。

  一个时辰后,王玄策带着满身风尘赶到。

  他不仅带来了卷宗,还带来了一个惊人的发现。

  “殿下,长兴行确曾在半年前秘密采购过一批百炼精铁,规格奇特,与‘雷霆弩’机匣主梁的尺寸、用料完全一致。这批铁料入关后,便不知所踪。”王玄策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,“更重要的是,长兴行的幕后东家,与长孙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。”

  李承乾的手指在桌案上轻轻敲击着,发出沉闷的声响。

  长孙家,他的亲舅舅,当朝国舅长孙无忌。

  线索在这里交汇,指向了一个他最不愿面对的敌人。

  “三架‘雷霆弩’,足以在瞬间摧毁一道城门。”李承乾缓缓站起身,走到墙边悬挂的长安舆图前,“他们费尽心机,不惜动用长孙家的力量走私铁料,再让阿史那云这个内应盗走成品,目标绝不会是防卫森严的皇宫。皇宫是牢笼,他们要的不是攻破牢笼,而是夺取钥匙。”他的手指重重地按在舆图的北端,那个曾改变大唐国运的地方。

  “玄武门。”

  魏征和王玄策同时倒吸一口凉气。

  玄武门,太极宫的北门,是禁军的命脉所在。

  控制了玄武门,就等于扼住了整个长安的咽喉。

  当年太宗皇帝便是由此门奠定乾坤,如今,又有人想故技重施。

  “立刻详查阿史那云的动向,我要知道他最近见过什么人,去过什么地方。”李承乾的命令冷静得可怕。

  王玄策早已着手调查,他从袖中取出一份密报:“殿下,臣已调动陇右旧部,查明阿史那云近一月内,曾三次前往潼关驿站。每次都携带着一个沉重的铁匣出城,返回时则两手空空。他还与驿站中的一名信使有过接触。”

  “信使来自何处?”

  “漠北。”王玄策顿了顿,补充道,“更关键的是,阿史那云的母族部落,去年刚刚向回纥称臣,但仍游牧于漠北边境。那名信使,正是穿越了回纥的防线,才将家信送到他手中。”

  所有的碎片在李承乾的脑海中拼凑成一幅完整的图景。

  他忽然笑了,笑声中带着一丝冰冷的了然。

  “原来如此。”他喃喃自语,“我明白了。他不是为了给长孙无忌卖命,也不是为了什么复兴突厥的宏图大业。他要的,是回家。”

  魏征不解:“殿下何出此言?”

  “玄成公请看,”李承乾的手指在舆图上划过一道弧线,从长安一直延伸到遥远的漠北,“长安若乱,京畿防务必定空虚,潼关、萧关等要隘将无人固守。届时,突厥残部便可趁虚而入,不是为了攻城略地,而是为了接应他们的族人,冲开一道口子,西走漠北,与他母族汇合,重返草原。阿史那云,他是在用一场长安的滔天大乱,换取他部族的生存之路。长孙无忌给了他一个虚假的承诺,而他,则想在这场大火中,捞取自己的火种。”

  他推演出了阿史那云的全部动机。

  这个人不是一个纯粹的叛徒,而是一个被逼到绝境的枭雄。

  正因如此,他才更加危险,也更加可以预测。

  “殿下,是否立刻抓捕阿史那云,收缴弩机?”王玄策请示道。

  “不。”李承乾摇了摇头,“抓了他,只会打草惊蛇,让长孙无忌隐匿得更深。而且,我们只知道他偷了弩,却不知他三百人的叛军藏在何处。与其满城搜捕,不如引蛇出洞。”

  他转身看向一直侍立在侧的武媚娘,她始终安静地听着,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。

  “媚娘,你去办一件事。”李承乾吩咐道,“在城中散布一个消息,就说本宫心忧先帝,不日将亲赴终南山昭陵祭祀,为父祈福。车驾将途经铁瓮谷。记住,这个消息,要‘不经意’地让阿史那云的心腹听到。”

  武媚娘微微颔首,领命而去,她的身影消失在宫门外,如一滴水融入大海。

  李承乾又转向高履行:“高卿,你以太常寺巡视皇陵的名义,征调一批匠役,即刻前往铁瓮谷修缮道路。记住,在谷口最狭窄处,给我埋下足够多的火油罐,用泥土和碎石伪装好。”

  最后,他的目光落在了王玄策身上:“玄策,你传我密令给薛仁贵。命他亲率飞骑军中最精锐的二十人,扮作采药的农人,提前潜入铁瓮谷两侧山林。把新改良的‘响天雷’带上,不需要多大威力,但声音一定要足够响,要像天公发怒。”

  一张精心编织的大网,悄然撒开,只等着猎物自投罗网。

  三日后的深夜,月黑风高。

  铁瓮谷中一片死寂,只有风穿过林间的呜咽声。

  阿史那云身披黑色甲胄,骑在一匹神骏的突厥战马上,眼中闪烁着狼一般的凶光。

  他身后,是三百名同样沉默而彪悍的骑兵,人衔枚,马裹蹄,行动间悄无声息。

  他们是他在飞骑军中培养的死士,也是他带族人重返草原的全部希望。

  情报准确无误,太子的车队今夜必过此地。

  只要在此地截杀太子,长安必乱,他的计划就成功了一半。

  铁瓮谷,名副其实,两山夹一沟,入口狭窄,形如铁瓮,是绝佳的伏击地点。

  阿史那云一挥手,三百骑兵如一道黑色的洪流,涌入谷中。

  当队伍行至谷地最狭窄的瓶颈处时,异变陡生!

  前方,一排火箭呼啸而来,精准地射在地面上。

  轰然一声,埋藏在浅土下的火油罐被引爆,一道三丈高的火墙冲天而起,瞬间封死了去路。

  滚木礌石也紧随其后,从两侧山坡上呼啸而下,砸得人仰马翻。

  “有埋伏!后队变前队,冲出去!”阿史那云又惊又怒,他到底是久经沙场的老将,反应极快,立刻下令撤退。

  然而,他刚勒转马头,后路同样燃起了熊熊大火,将他们死死困在了这条死亡通道里。

  就在叛军军心浮动之际,薛仁贵在山崖上露出了冷峻的笑容。

  他点燃了手中一枚“响天雷”的引线,奋力扔向叛军最密集处。

  “轰!!”

  一声前所未有的巨响在山谷中炸开,仿佛晴天霹雳,震得整个山谷都在颤抖。

  那声音远比寻常炸药沉闷、狂暴,直接穿透了人的耳膜,震慑心魄。

  战马从未听过如此恐怖的声响,瞬间惊溃,嘶鸣着四处乱窜,将背上的骑兵掀翻在地。

  整个叛军阵型在这一声巨响中彻底崩溃,士兵们捂着耳朵,满脸惊恐,阵脚大乱。

  阿史那云拼命稳住坐骑,他拔出弯刀,正欲浴血死战,重整队伍,却忽然看到,四周漆黑的山崖之上,一盏接一盏的蓝色灯笼被点亮。

  那幽蓝色的光芒在黑夜中显得格外诡异,像一只只睁开的眼睛,冷冷地注视着瓮中的他们。

  那是灯使标记伏兵位置的信号!

  他瞬间明白了,这不是一场仓促的遭遇战,而是一场为他量身定做的围猎。

  “奉太子令,剿灭逆党,降者不杀!”

  一声怒吼从侧面的山谷中传来,王玄策率领着装备精良的陇右骑兵,如猛虎下山般从预留的缺口杀入。

  他们以逸待劳,刀锋雪亮,轻易地收割着已然混乱不堪的叛军。
  http://www.bixia5.cc/book/14048/243.html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bixia5.cc。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bixia5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