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11章 新型战车,灭僵布道(四)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bixia5.cc
灭僵队的随身武器更是精心设计:转铳复合弩可灵活切换弹头与弩箭,近距离发射弹头威力强劲,远距离用弩箭精准狙击,一人一弩便能应对多种战况。
防护装备则用了折叠巧思:
左右手臂各嵌一块超薄合金盾牌,平时折叠贴合手臂,需用时一按机关便能展开至三尺宽,两面合用足以护住全身要害;
帽冠顶部同样藏有折叠护盾,展开后能将整个头部包裹其中,唯有眼部嵌着特制的防御玻璃——
玻璃内侧布满细如发丝的网状钢丝,既不影响视线,又能挡住飞溅的碎石与活僵的抓挠。
这般装备齐整下来,灭僵队的兵士们既有避瘴药剂护身,又有喷火管与复合弩攻坚,更有折叠盾全方位防御,即便深入西南瘴疠之地,底气也足了几分。
研究院里的灯火彻夜不熄,工匠们正争分夺秒赶制各式护具,只为给灭僵队添上更多安全保障。
此次出征的主战装备定为平射炮,特意选用单体单人操作的五尺管火炮,炮弹则备了两种——
一种是展开后如巨网般的钢网弹,专用于捕捉活僵;
另一种则是燃烧弹,遇敌时能喷出烈焰阻断攻势。
众人商议时特意避开了水炮,虽说这新式武器威力不俗,但西南山林密布、溪流湍急,水炮既要引水又要固定炮位,在崎岖地形里实在施展不开,最终决定暂不携带,只靠平射炮与单兵装备应对。
乾德元年十二月初二,寒风卷着碎雪掠过皇庄的校场,高宇顺一身戎装立于队伍前列,“灭僵布道队”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。
这支两千人的队伍正式开拔,按行程预计一个半月后抵达贵州。因北方正值天寒地冻,新造的全地形水陆战车都临时加装了雪橇——
橇体做得轻薄,虽算不上耐用,却足够支撑两千里路程的摩擦,在积雪路面上能省下不少力气。
队伍的构成堪称精锐:
六百太监团成员沉稳干练,皆是从入川战役里拼出来的悍勇之辈;
一千骑士团兵士马术精湛,擅长山地奔袭;
四百“神谕会”狂信徒则抱着朝圣般的热忱,眼神里燃烧着不灭的火焰。
整支队伍平均年龄不过三十岁,个个身强力壮,正是年富力强的好时候。
经过一个月的紧急集训,这群狂信徒早已褪去了初见时的生涩。
他们不仅练出了过硬的野外生存本领,能在风霜雨雪中扎营觅食;
对喷火管、转铳复合弩等火器的使用更是娴熟如本能;
连那结构复杂的水陆战车,也能操作得得心应手,不少人还拿到了初级维修证书,遇上小故障能当场排查修复。
轮辙碾碎积雪的声响里,队伍如一条长龙向西南进发。
车辙印在雪地上蜿蜒伸展,载着护具、药剂与火炮,更载着众人对平息瘟疫、散播圣谕的信念,一路向南而去。
这支两千人的队伍里,若论战士的勇猛精锐,人人皆是翘楚;
若论布道的虔诚热忱,半数以上足以担纲先锋。
他们行囊中揣着三份沉甸甸的文书:
耶稣会颁发的布道凭证、神谕会的传教许可,更有大明皇家亲授的布道敕书——
三重身份加持,既是奉旨出征的将士,亦是身负圣命的布道者。
可想而知,当他们踏入南亚的土地,必然会掀起一番惊涛骇浪:
肆虐的活僵注定在火器与油脂下覆灭,苦难的民众或将迎来新的“福音”,而那些盘踞一方的黑恶势力,怕是要在这支“圣皇之师”面前走向末路,这一切都将是历史的必然。
另一边,梆葛剌使者早已踏上归途。
他们出发的时日,恰与大明发往黔国公府的圣旨同步,原以为带回“大明愿结好”的消息能换来国主嘉奖,谁知刚将喜讯禀报给盘踞在海盗据点的国主,便被侍卫死死按在地上。
此时的梆葛剌王室早已暗中投降荷兰人,成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附庸——
荷兰人许诺帮他们收复国土,条件不过是“加入东印度公司”,在王室看来,近在咫尺的荷兰人可比远在天边的大明靠谱得多,所谓“远水解不了近渴”,正是他们此刻的心思。
荷兰人的效率确实惊人,很快便将“雨极中下游地区”牢牢掌控在手中。
莫卧儿王朝沙贾汉的次子驻军于此,却对荷兰人的炮舰束手无策——
那些铁甲战舰在雨极三角洲的河流上横冲直撞,根本不把莫卧儿军队放在眼里,炮口所指之处,沿岸堡垒尽成焦土。
梆葛剌的子民却为此欢欣雀跃,纷纷称颂国主“英明”,以为攀上了荷兰这棵“大树”便能高枕无忧。
唯有舒贾因提亚暗自焦愁:
荷兰人只控制河流航道,却从不登陆与他们的部族作战,那些游弋在水面的炮舰如悬顶之剑,他却连像样的反击手段都没有。
偏他又拉不下脸面为这点“河上争端”向父皇求援,久而久之,梆葛剌地区竟形成了诡异的对峙:
荷兰人掌控水路,舒贾因提亚的部族盘踞陆路,两个势力井水不犯河水,却又谁都无法彻底吞并对方,成了这片土地上一道扭曲的风景。
而这一切,都将在大明“灭僵布道队”到来后,迎来未知的变数。
梆葛剌的乱局并未因荷兰人的介入而平息。
北部边境很快烽烟再起,大古剌宣慰司的战兵开始频频越界侵扰,东部的底兀剌宣慰司则趁火打劫,在边境线上不断制造摩擦。
舒贾因提亚被这两头的小动作搅得焦头烂额,却也只能强压怒火——
眼下荷兰人的炮舰还在河上虎视眈眈,他实在没精力与这些“自己人”纠缠,最终只得下令:
凡小股骚扰一概不理,守住核心领地即可。
那几个宣慰司也颇为“识趣”,仗着虽与大明已断绝近一百五十年联系,却依旧名义上归属大明。
频频踩过边界红线,却始终不敢真正撕破脸。
在他们看来,能试探着夺回些土地已是侥幸,料定莫卧儿人不会为此兴师动众。
事实上,比起云南行省那些动辄叛乱的土司部落,这些宣慰司的分寸拿捏得确实“体面”得多。
http://www.bixia5.cc/book/14053/611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bixia5.cc。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bixia5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