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1章 文人故宅,墨香犹在
推荐阅读:
柯南之我不是蛇精病
阿拉德的不正经救世主
妖龙古帝
网游之剑刃舞者
斗破之无上之境
梦幻西游之重返2005
我一个法爷,无限禁咒很正常吧?
茅山鬼王
暗黑破坏神之毁灭
真实的克苏鲁跑团游戏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bixia5.cc
(继续以林渊视角)自京师那座冰冷的皇室秘库脱身,我并未立刻动身前往下一处舆图标注的官府藏书之所。我的心,被那满架蒙尘的《武备志》与《天工开物》刺痛,那股因党同伐异而将国之重器弃如敝履的气息,至今仍萦绕于鼻尖。
师父曾言,文明的火种,不止藏于庙堂之高,亦存于江湖之远。真正的风骨与智慧,往往在那些不被权势所染的陋室之中,才愈发璀璨。
于是,我转道向南,再次回到了这片烟雨朦胧的江南。
此行的目的地,是苏州。这里自古便是文人荟萃之地,才子佳人,翰墨风流,不知多少惊才绝艳之士,曾在此留下不朽的诗篇与传说。
然而,当我踏入这座名满天下之城时,那份潜藏在繁华之下的萧索,却比我上次来时,又浓重了几分。
几位我知道的名仕,却整天流连于歌舞声色之中。不知他们是在发泄对现实的无奈还是就甘愿沉沦其中。
运河上的画舫依旧,只是歌声里多了几分醉生梦死的颓唐;街边的商铺林立,只是行人的眉宇间,添了几分对未来的忧虑。连那空气中飘荡的,都不再是纯粹的吴侬软语,而是夹杂了许多来自北方的、带着逃难口音的官话。
乱世的阴影,正悄无声息地,将这片人间天堂,也一点点地吞噬。
我并未在城中久留,而是按照舆图上一处并不起眼的标记,穿过几条幽深的小巷,来到了一处早已破败的宅院之前。
这曾是前朝大儒王阳明的故居,他在此讲学数年,创立“心学”,影响了后世数百年的士林风气。只是如今,朱红的大门早已斑驳褪色,门环上锈迹斑斑,墙头的瓦片上,长满了青苔与杂草。若非门楣上那块依稀还能辨认出“新建伯府”字样的牌匾,谁也无法将这座破落的宅院,与那位曾“立德、立功、立言”三不朽的圣贤联系在一起。
我上前,轻轻叩响了那早已松动的门环。
许久,门内才传来一阵苍老而又警惕的咳嗽声。
“谁……谁啊?”
“吱呀”一声,厚重的木门被拉开了一道仅容一人侧身通过的缝隙。门后,一张布满了皱纹与老年斑的脸探了出来。那是一位老媪,看上去年岁已高,头发花白,身形佝偻,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布衣上,还打着几个补丁。她的眼神浑浊,却带着一股不容侵犯的警惕,上下打量着我这个陌生的年轻人。
“后生,你寻何人?”
“老人家,晚生自北方游学而来,久慕王阳明先生之风。”我对着她,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书生礼,“听闻此地乃先生故居,故特来拜谒,并无他意。”
那老媪听我提及“王阳明先生”这五个字,眼中那份警惕,才稍稍褪去了些许,取而代之的,是一种混杂着骄傲与落寞的复杂神情。
“唉……先生他……早已仙逝多年了。”她长长地叹了一口气,将门又拉开了一些,“你是个读书人,倒也不算外人。进来吧。”
我随她走进了这座萧条的庭院。院中,杂草丛生,假山倾颓,只有一条被踩得光滑的青石小径,还依稀可见当年的格局。
“老身乃是先生的远房族孙媳,我家那口子,去得早。如今,这偌大的宅子,便只剩下我这老婆子一人守着了。”老媪的声音,带着几分自嘲与凄凉,“祖上传下来的田产,早就被那些当官的,巧立名目,吞得差不多了。如今,也只能靠着变卖些祖上的旧物,勉强度日。”
她领着我,来到了一间尚算整洁的书房前。
那书房的门窗,都用崭新的油纸糊过,显然是被人精心打理着。
“我家那口子,虽没什么大本事,却是个书痴。他临去前,唯一的念想,便是守好先祖留下的这些书卷。”老媪伸出那双干枯得如同树皮般的手,轻轻地抚摸着那扇雕花的木门,那眼神,像是在看着自己最珍爱的孩子,“他说,这房子可以塌,地可以没,但这书房里的东西,却是王家的根,是读书人的骨气,断不能丢。”
她推开了门。
一股浓郁的、混杂着陈年墨香与淡淡霉味的书卷之气,扑面而来。
书房不大,四壁皆是顶天立地的巨大书架。只是那书架之上,大多已是空空如也。只有最上层,还稀稀拉拉地摆放着一些线装的古籍。
而在那张由整块金丝楠木打造,如今却已显得有些暗淡无光的书案之上,静静地躺着一叠厚厚的手稿。那手稿的纸张早已泛黄,边角也已磨损,但上面的字迹,却依旧苍劲有力,笔锋之间,透着一股洞察世事、悲天悯人的浩然之气。
“这些,便是先祖晚年,在此地讲学时,亲手写下的一些心得与随笔,皆是未曾刊印过的孤本。”老媪的声音,充满了敬畏,“我家那口子,将它们看得比自己的性命还重。每日都要亲手擦拭一遍,生怕沾染了半点灰尘。”
我走到书案前,并未伸手去触碰。
我的目光,落在那手稿的第一页。
开篇,便是那句振聋发聩的“心即理”。
我的心神,在这一刻,受到了剧烈的震动。
我虽拥有师父三世的记忆,早已通晓百家之学。但当我亲眼看到,这位将“知行合一”践行了一生的圣贤,那最本源的思想手迹时,那文字之中所蕴含的,那份足以破开一切迷障,直指本心的磅礴精神力量,依旧让我那颗初生的道心,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洗礼!
这,便是我要寻找的火种!
一种比单纯的知识,更加珍贵,也更加坚韧的,属于“思想”本身的火种!
“老人家,”我转过身,对着那老媪,再次深深地行了一礼,“晚生,斗胆,有一不情之请。”
“后生,但说无妨。”
“晚生想在此,借住一宿。只为能亲手将先生的这些手稿,抄录一份。晚生愿付润笔之金,绝不让老人家吃亏。”我从怀中,取出了一锭足有十两的银子,轻轻地放在了桌案的一角。
那老媪看着那锭银子,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挣扎,但随即又被一种更深的骄傲所取代。她摇了摇头,将那锭银子,又推回到了我的面前。
“后生,你若是真心敬仰先祖,那便是对我王家,最大的敬意了。”她的声音,虽然苍老,却掷地有声,“这书房,你尽管用。只是……切莫损坏了先祖的真迹。”
“晚生,绝不敢忘。”
……
夜深了。
苏州城,陷入了一片安静的沉睡。只有那淅淅沥沥的雨声,还在不知疲倦地,敲打着窗棂。
书房之内,一豆如鬼火般摇曳的烛火,将我那年轻的,专注的侧脸,映照在身后的书架之上。
我并未真的动笔去抄录。
我只是盘膝于那书案之前,将那叠厚厚的手稿,平摊于面前。
我的心神,彻底地沉入那浩瀚的文字海洋之中。
我的神识,如水银泻地,无声无息地,渗入了那每一页,每一个字。
神识抚摸过的字,渐渐地泛起一阵微光,如分身一样,一个个金色的字,如河流一般飞入芥子空间。
芥子空间之内,那盏由《周易正义》点亮的孤灯,光芒大放!
在那灯火的照耀之下,一片全新的,由无数金色文字光点,汇聚而成,渐渐璀璨,也渐渐灵动的星云,缓缓地如星河般旋转!
那星云,不再是如“河图洛书”般,遵循着固定的轨迹运转。
它更像是一片,充满了无限可能的,浩瀚的心!
“致良知”、“知行合一”、“心外无物,心外无理”……
这些思想的精髓,化作了一颗颗最明亮的星辰,在这片心之宇宙中,绽放出足以照亮整个黑暗空间的光芒!
拓印,在无声地进行着。
然而,我并未就此满足。
我分出了一缕心神,落在了眼前那份,脆弱的,随时可能在战火中化为灰烬的,手稿真迹之上。
我的眉心,那属于元婴初期的灵力,微微一动。
一粒比尘埃还要微小,却又蕴含着我最纯粹的“守护”之念的金色光点,从我的指尖,悄然浮现。
那光点,像一粒被注入了生命的种子。
我屈指一弹。
那粒金色的光点,便如同一只,被赋予了使命的萤火虫,悄无声息地,融入了那手稿的第一页纸张的纤维之中。
它没有散发出任何光和热。
它只是静静地潜伏着,如同一道,隐秘的封印。
这便是我,从师父那浩瀚的记忆传承中,学来的,一种名为“萤火护书咒”的小小术法。
它没有任何攻击性,亦无任何玄奥之处。
它唯一的作用,便是在其所附着的物体,即将遭受水火刀兵之厄时,自动激发出一层,微弱,却又坚韧无比的防护罩。
足以护其不焚,不毁。
这便是我,留给这份手稿,留给这位值得尊敬的老媪,最后的,也是最力所能及的守护。
做完这一切,我并未立刻离去。
我从行囊中,取出了我那仅有的一点干粮与清水,又将那锭银子,小心翼翼地,压在了米缸的底下。
然后,我的身影,才如来时一般,悄无声息地,消失在了这片,充满了墨香的夜色之中。
……
离开了王阳明的故居,我又按图索骥,寻访了几处,同样早已破落的文人故宅。
我见到了,明末四大才子之一,祝枝山的后人。那是一个同样穷困潦倒的青年,他守着一屋子,祝枝山晚年,因生活所迫而作的,尚未被世人所见的,充满了狂放与愤懑之气的草书真迹。他本想将这些“不值钱”的字画,换取几两碎银,去那秦淮河畔,买一醉方休。
我没有与他讲什么大道理。
我只是,在他面前,研好了墨,铺开了纸。
然后,我提笔,用与祝枝山,一般无二的,狂放不羁的笔法,将他祖父,那首最着名的《咏梅》诗,一挥而就!
“寒雪压枝头,梅花独自开。 不畏严寒侵,只为报春来。”
那青年,看着我笔下那熟悉的,仿佛是他祖父重生般的字迹,听着我口中那苍凉而又豪迈的诗句。
他呆住了。
他那双本已因绝望而变得黯淡的眼睛里,第一次,重新燃起了一丝,名为“骄傲”的火焰。
那一夜,他没有再去卖字。
我从袖中取出两瓶好酒,他拿来酒杯。
他与我,这个陌生的“知己”,对坐而饮。
他将那些,被他视若敝屣的草书,一幅幅地,在我面前展开。
“兄台,你看这首水仙……多有意境……”
为我讲述着,他祖父,在那狂放不羁的笔墨背后,所隐藏的,那份对家国的忧思,与对世道的无奈。
我也同样,将那些充满了风骨与不屈的文字,尽数拓印于我的芥子空间。
并为那些,随时可能被付之一炬的真迹,留下了一点微弱,却不熄灭的,萤火护书咒。
看着他醉得不省人事的样子,心中感慨,还是留下了些银两。
明月高悬,我独自走在七狸山塘街的路上。
……
当我离开苏州城时。
我的芥子空间之内,那片文明的星空,已然变得更加的璀璨,也更加的厚重。
而我的道心,也在这一次次的寻访,一次次的“共情”之中,被那些早已逝去的,却又风骨永存的灵魂,打磨得愈发的圆融与坚定。
我终于明白了。
师父让我来寻书,并非只是为了保存那些白纸黑字的“知识”。
更是为了让我,在这最深的黑暗降临之前,去亲手触摸一下,那些,曾在这片土地上,燃烧过的,最高贵的灵魂。
他们,才是那份,无论历经多少劫难,都永远不会熄灭的,真正的……
华夏火种。
而我的使命,便是将这些火种,一一找到,护住。
直至它们,能再次燎原。
我抬起头,望向了舆图上,下一个,被朱砂重重点出的名字——扬州,史公祠。
那里,又将有怎样的故事,在等待着我?
我的脚步,没有半分停顿。
向着那风雨飘摇的,更深处,坚定地,走了过去。
http://www.bixia5.cc/book/14115/211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bixia5.cc。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bixia5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