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37章 大理寻僧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bixia5.cc
1137 章:大理寻僧驿馆的议事厅内,萧虎展开中枢送来的急件,墨迹未干的文字清晰可见:“大理段氏近年与吐蕃佛教往来频繁,其‘以武入禅’之法或可补实务治理,着萧虎遣次使赴大理,查佛教流派、探武学与禅修渊源,勿扰地方,以交流为名行考察之实。”
萧虎将急件递给郭敬之:“中枢此令,与我遣使吐蕃的初衷不谋而合。大理佛教兴盛,段氏历代崇佛,且‘以武入禅’独树一帜,若能探明其理,既可丰富中枢佛法治世的思路,又能牵制吐蕃与大理的宗教联系,一举两得。”
郭敬之沉吟道:“赴大理需经蜀地、滇西,沿途多为大理属地,使者需兼具佛教素养、武术认知与外交手腕,方能既完成考察,又不引起大理猜忌。中都昭庆寺的住持慧能大师,曾在大理鸡足山挂单三年,懂大理方言与佛教流派,且年轻时修习过少林武术,熟知‘以武入禅’的基础要义,是合适人选。”
萧虎点头:“慧能大师确实妥当。再配两名副使:户部员外郎柳承宗,熟悉滇西商路与地方事务,可负责物资与联络;禁军教头秦峰,出身武僧世家,能辨识武术流派,协助探究‘以武入禅’细节。三人搭配,文武兼具、佛俗皆通,可保此行顺利。”
当日午后,萧虎便修书两封:一封致慧能大师,阐明 “考察佛法与武学融合,服务实务治理” 的使命;一封致大理段氏国王段兴智,以 “大元遣使交流佛教文化” 为名,避谈考察之实,降低对方戒心。两封书信均由快马送往中都与大理,同时着手筹备使者队伍的物资与护卫。
慧能大师接到书信后,三日内便抵达基辅。驿馆内,他与柳承宗、秦峰首次会面,三人围坐案前,展开大理地图与佛教典籍,细化筹备事宜。慧能指着地图上的 “崇圣寺”“鸡足山”“感通寺”:“这三处是大理佛教的核心场所 —— 崇圣寺为皇家寺院,段氏王室常在此举行佛事,流派以密宗与禅宗融合为主;鸡足山是禅宗圣地,‘以武入禅’的实践多源于此;感通寺则侧重武学与禅修的结合,寺内武僧众多,是考察的重点。”
秦峰补充:“‘以武入禅’需从两方面考察:一是武学套路与禅修的结合方式,如是否以桩功入禅、以拳法悟理;二是武学在寺院管理中的作用,如武僧是否参与地方治安、如何平衡‘武’的刚猛与‘禅’的平和。我需带足纸笔,绘制武术图谱,记录修行方法。”
柳承宗则梳理物资清单:“从基辅经蜀地至大理,需两月路程,沿途多山地与部落,需筹备三类物资:佛事用品,如经卷、念珠、佛幡,作为拜访寺院的礼物;实用物资,如防潮帐篷、治瘴气的草药、不易变质的干粮;外交礼物,选中都的丝绸、瓷器与茶叶,赠予大理王室与寺院住持,以表诚意。”
慧能特别强调礼仪:“大理佛教虽兼容并蓄,却重等级 —— 见国王需行君臣礼,见寺院住持行佛教合十礼,见武僧则行武林拱手礼。需提前训练护卫与随员,避免因礼仪不当引发误会。此外,交谈中需多谈‘佛法融合’‘文化交流’,少提‘考察’‘研究’,多用‘请教’‘学习’等谦辞,拉近与对方的距离。”
三日后,筹备基本就绪:护卫选定二十名熟悉山地作战、懂基础佛礼的禁军士兵;物资分装成十驮,由健壮的骡马驮运;文书准备完毕,包括致段氏的国书、致各大寺院的拜帖与空白的考察记录册。
确定启程日期后,柳承宗主导路线规划,他摊开手绘的《滇西商路图》,向慧能与秦峰详解:“从基辅出发,先沿西域商路向东,经撒马尔罕、于阗进入河西走廊,再南下蜀地,经成都、姚安进入大理境内,全程约五千里。此路线虽绕远,却有三个优势:一是河西走廊与蜀地为大元属地,安全有保障;二是沿途商队众多,可结伴而行,减少盗匪威胁;三是姚安为大理与大元的边境重镇,有官方驿站,可提前通报大理,避免突袭式入境引发猜忌。”
秦峰提出担忧:“蜀地至姚安的‘博南古道’,山路崎岖,且有彝族、白族等部落聚居,若遇部落冲突,恐延误行程。需提前与沿途部落联络,以‘佛教交流’为名借道,避免卷入纷争。”
慧能回应:“我与博南古道上的‘石宝山石窟寺’住持相识,可提前修书一封,请他协助联络沿途部落。石窟寺是彝、白两族共尊的佛教场所,有其引荐,部落定会提供便利。此外,可携带一些小礼物,如茶叶、丝绸手帕,赠予部落首领,增进友好。”
柳承宗补充安全预案:“若遇部落刁难,由慧能大师以佛法劝解,秦峰教头展示武术威慑(点到即止),我则以商路利益游说,三管齐下。若遇瘴气、暴雨等天灾,需就近寻找寺院或部落暂避,不可冒进。每日行进不超过三十里,确保队员体力与安全。”
最终确定的路线,在地图上以红线标出,标注了沿途的驿站、寺院、部落与危险路段,每个节点都注明了联络人、应对方案与补给点。出发前一日,柳承宗将路线图抄录三份,三人各执一份,确保行程中信息同步。
启程当日,基辅北门的晨光尚未完全驱散晨雾,使者队伍已整装待发。慧能大师身着灰色僧袍,手持锡杖与萧虎手札,站在队伍最前;柳承宗身着青色官服,清点着最后一批物资;秦峰则一身劲装,检查护卫的武器与马匹,确保万无一失。
萧虎亲自送行至北门,将一个紫檀木匣递给慧能:“匣内有三样东西:一是先母遗留的《金刚经》抄本,大理崇圣寺住持曾与先母有书信往来,以此为信物,可获信任;二是大元与大理的边境贸易清单,若需以商路利益游说地方,可出示此单;三是密信一封,若遇大理王室猜忌,可呈给崇圣寺住持,请他居中调解。”
慧能接过木匣,双手合十:“贫僧定不负将军与中枢所托,既探明大理佛教与武学渊源,又维护大元与大理的友好,不辱使命。”
柳承宗与秦峰也上前告别,萧虎叮嘱:“柳员外郎需管好物资与账目,不可贪墨;秦教头需约束护卫,不得滋扰地方,尤其在寺院附近,不得展露兵器。遇事多与慧能大师商议,三人同心,其利断金。”
辰时三刻,慧能大师一声 “启程”,队伍缓缓向西出发。萧虎站在北门城头,望着队伍消失在晨雾中,心中默念:大理与大元虽未交战,却也隔阂已久,此次寻僧考察,既是文化交流,更是实务试探,若能借 “以武入禅” 搭起沟通桥梁,对中枢治理西南意义重大。
队伍行至蜀地成都时,按计划停留三日,一是休整队员与骡马,二是打探大理的最新动向。慧能大师带着秦峰前往成都大慈寺,拜访住持玄奘大师(与唐代玄奘同名,非同一人),柳承宗则去户部成都分署了解滇西商路与大理佛教的近期动态。
大慈寺内,玄奘大师听闻慧能的来意,取出一封书信:“上月大理感通寺的住持智光大师曾派人送来书信,提及段氏国王近期在崇圣寺举办‘武学禅修大会’,召集各地寺院的武僧切磋,旨在推广‘以武入禅’的修行方法,同时选拔武艺高强的武僧入王室护卫队。你们此时前往,恰逢其时,可亲身参与大会,深入考察。”
秦峰追问:“感通寺的‘以武入禅’有何特色?与少林、武当的武学禅修有何不同?” 玄奘大师思索道:“据智光大师信中所述,大理的‘以武入禅’更重‘实践’—— 不以静坐为主,而以拳法、桩功为禅修载体,认为‘拳中悟理,动中入静’,与中原的‘静中求禅’差异较大。且其武学多融入大理本土的‘南拳’技法,刚柔并济,更适合山地作战。”
与此同时,柳承宗在户部分署得知:大理近期与吐蕃的佛教交流虽频繁,但段氏对吐蕃的 “密宗独大” 有所警惕,暗中希望与大元加强佛教与商路联系,以制衡吐蕃。这一消息让柳承宗振奋:“这正是咱们的机会 —— 以佛教交流为切入点,逐步推进商路合作,符合双方需求,可降低考察阻力。”
三日停留结束前,三人汇合,整合信息:“武学禅修大会” 是考察核心,需提前与智光大师联络,争取参会资格;利用段氏制衡吐蕃的心理,强调大元佛教的 “兼容并蓄”,拉近关系;重点记录 “以武入禅” 的具体方法、武僧管理模式与王室护卫选拔标准,为中枢提供实务参考。
离开成都,队伍进入博南古道。古道沿澜沧江修建,山路陡峭,一边是悬崖峭壁,一边是湍急江水,行走十分艰难。行至 “豆沙关” 时,一群身着黑色布衣、头裹青布的彝族部落民众拦住了去路,为首的首领手持长矛,大声喝问:“你们从何处来?要往何处去?为何带如此多的护卫与物资?”
慧能大师上前一步,双手合十,用大理方言道:“贫僧慧能,自大元而来,欲往大理拜访寺院,交流佛教文化,这些物资是送给寺院的礼物,护卫只为防备盗匪,绝无恶意。这里有石宝山石窟寺住持的书信,烦请首领过目。”
首领接过书信,翻看后脸色稍缓,但仍有疑虑:“近年常有商人借‘交流’之名窥探我部落情况,你们如何证明是真的佛教交流?” 秦峰上前,拱手道:“在下秦峰,略通武艺,听闻彝族部落的‘火把拳’独具特色,愿与首领手下切磋,点到即止,以武会友,证明诚意。”
首领闻言,眼中闪过兴趣,挥手召来一名年轻武士:“若你能接他三招,便信你们是友非敌。” 秦峰与武士相对而立,武士率先出拳,拳风刚猛,直指秦峰胸口;秦峰侧身避开,以柔克刚,轻轻一带便化解了攻势;第二招武士用腿横扫,秦峰借力跃起,稳稳落地;第三招武士使出绝招 “火把焚天”,秦峰不躲不闪,以掌击其腕,武士长矛落地,却未受伤。
首领见状,哈哈大笑:“好一个‘点到即止’,果然是武僧风范!我信你们了。前面‘无量山’一带近日有盗匪出没,我派五名族人护送你们过山,确保安全。” 慧能与柳承宗连忙致谢,赠予首领丝绸与茶叶,部落民众也主动帮队伍牵扶骡马,穿过最陡峭的路段。
历经半月跋涉,队伍终于抵达大理边境重镇姚安,进入大元与大理共管的驿站。驿站驿丞早已接到萧虎的提前通报,热情迎接:“慧能大师与两位大人一路辛苦!大理王室已收到书信,段兴智国王吩咐,待你们休整后,派王室使者护送你们前往大理城。”
在驿站休整期间,慧能三人会见了大理派来的王室使者段世宏 —— 段氏旁支,熟悉佛教事务。段世宏取出崇圣寺住持的回信:“住持大师听闻慧能大师曾在鸡足山挂单,十分欣喜,已为你们安排好住宿与参会事宜。国王陛下也同意你们参与‘武学禅修大会’,但有一事相请:大会期间,请勿提及大元与吐蕃的宗教竞争,以免引起寺院不满。”
柳承宗回应:“请使者放心,我们此次前来,只为交流佛教与武学,绝不涉及政治纷争。此外,大元愿向大理提供一批中原佛教典籍与丝绸,赠予崇圣寺与感通寺,以表交流诚意。” 段世宏闻言,十分高兴:“国王陛下定会乐见其成,我这就回禀陛下,为你们安排尽快启程。”
秦峰则利用休整时间,向驿站的大理士兵打探 “以武入禅” 的民间反响:“当地百姓如何看待寺院武僧?武僧是否参与地方事务?” 士兵答道:“武僧不仅在寺院修行,还常帮百姓训练防身术,遇到盗匪或山洪,也会出面相助,很受百姓爱戴。感通寺的武僧还负责守护博南古道的商队,收取少量保护费,既保障了商路安全,又充实了寺院经费。”
这些信息让三人对大理 “以武入禅” 的实务价值有了初步认知 —— 并非单纯的修行方法,而是融入地方治理、商路安全与民众生活的综合体系,这正是中枢需要借鉴的核心。
在段世宏的护送下,队伍顺利抵达大理城。古城背靠苍山,面朝洱海,街道整洁,房屋多为白族特色的 “三坊一照壁” 建筑,沿途可见不少身着僧袍的僧人,或化缘,或赶路,佛教氛围浓厚。崇圣寺位于城西北,三座白塔高耸入云,远远便能望见。
崇圣寺住持虚云大师已在山门外等候,见到慧能大师,上前握住他的手:“一别三年,慧能师弟风采依旧!当年你在鸡足山与我探讨‘禅修与实务’,今日终于有机会再续前缘。” 慧能笑道:“虚云师兄客气了,此次前来,一是向师兄请教,二是为大元与大理的佛教交流而来,还望师兄多多指点。”
进入崇圣寺,殿宇宏伟,香火鼎盛,僧侣们各司其职,或诵经,或洒扫,或演练武术,秩序井然。虚云大师指着庭院中正在练拳的僧人:“这些便是‘以武入禅’的修行者,每日清晨练拳,午后诵经,晚间打坐,以拳法的‘动’助禅修的‘静’,以禅修的‘定’规范拳法的‘刚’,两者相辅相成。”
秦峰凑近观察,只见僧人们练的是 “大理南拳”,招式简洁实用,没有花哨动作,每一拳都配合呼吸,出拳时呼气,收拳时吸气,拳风沉稳,却暗含力量。“这拳法与中原的少林拳相比,更重‘意’而非‘形’,强调‘心到拳到,禅意随行’。” 秦峰低声对柳承宗道,同时取出纸笔,快速绘制招式图谱。
当晚,虚云大师设素宴款待使者队伍,席间谈及 “武学禅修大会”:“大会将于三日后举行,为期五日,分为‘拳法展示’‘禅修交流’‘实务研讨’三个环节,你们可全程参与,若有兴趣,秦峰教头也可上台切磋。” 慧能与秦峰、柳承宗对视一眼,均露出期待之色 —— 考察的核心环节即将到来。
大会召开前,慧能三人在虚云大师的引荐下,前往感通寺拜访住持智光大师 ——“以武入禅” 的主要倡导者。感通寺位于苍山脚下,与崇圣寺的宏伟不同,更显清幽,寺内开辟了专门的练武场,数十名武僧正在分批次训练,场边有僧人记录每个人的招式与呼吸节奏。
智光大师带着三人参观练武场,解释道:“‘以武入禅’的渊源,可追溯到大理开国君主段思平 —— 他既是国王,又是武僧,认为‘治国需刚柔并济,修行需动静结合’,便将王室武学与禅宗修行融合,创立了这种独特的修行方式。历经数代发展,形成了‘三阶段’体系:初阶练拳强身,理解‘动中有序’;中阶以拳入禅,体会‘意与拳合’;高阶禅拳合一,达到‘无招胜有招’的境界。”
秦峰问道:“武僧如何平衡‘武’的攻击性与‘禅’的慈悲心?若遇外敌入侵,是否会以武拒敌?” 智光大师指向练武场边的石碑,上面刻着 “武为护,非为攻” 六个大字:“这便是我们的准则 —— 武僧练拳是为了守护寺院、百姓与佛法,而非主动攻击。当年蒙古大军逼近大理时,感通寺武僧曾协助守护城池,却从不追杀败兵,这便是‘慈悲为怀,武为护道’。”
柳承宗则关注实务运作:“感通寺的武僧如何管理?是否有层级划分?经费来源如何?” 智光大师答道:“武僧分为‘教头’‘行者’‘沙弥’三级,教头负责教学与管理,行者参与实务(如护商、救灾),沙弥专注训练;经费来自王室拨款、信徒捐赠与商路保护费,收支公开,由寺院与王室共同监督,避免贪腐。”
期间,慧能大师还与智光大师探讨了佛教流派的融合:“大理佛教融合了密宗的‘仪轨’、禅宗的‘顿悟’与本土的‘巫教’元素,这种兼容并蓄是否影响‘以武入禅’?” 智光笑道:“正因为融合,才让‘以武入禅’更具包容性 —— 密宗的仪轨规范练武的秩序,禅宗的顿悟提升禅修的境界,本土巫教的自然观则让武学更贴合大理的山地环境。”
三日后,“武学禅修大会” 在崇圣寺的广场上举行。大理国王段兴智亲自主持开幕式,身着白色王袍,头戴金冠,与虚云大师、智光大师并肩而立。广场上整齐排列着来自大理各地寺院的五百余名武僧,分为红、黄、蓝三队,分别代表密宗、禅宗与融合流派,气势恢宏。
开幕式后,首先进行 “拳法展示”。感通寺的武僧队率先登场,演练 “大理南拳”,招式整齐划一,呼吸同步,拳声与脚步声交织,震得地面微微震动。秦峰看得仔细,发现每一组招式结束后,武僧们都会闭目静坐片刻,显然是在 “以拳悟禅”。随后,鸡足山、崇圣寺的武僧队也依次展示,各有特色,却都遵循 “动中入静” 的核心。
“禅修交流” 环节,慧能大师受邀发言,他结合萧虎母亲的《金刚经》批注,阐述 “禅修需落地实务” 的观点:“先母曾说‘慈悲非空泛,需见诸行动’,正如大理的‘以武入禅’,不是闭门静坐,而是以武护民、以禅修心,这才是佛法的真谛。大元佛教也注重实务,如养济院、护商队,愿与大理佛教携手,共探‘佛治民生’之道。” 段兴智国王与在场僧侣均报以热烈掌声,段世宏在旁低声对柳承宗道:“大师这番话,说到国王心坎里了。”
“实务研讨” 环节,柳承宗介绍了大元的商路保护与寺院管理经验,秦峰则与大理武僧教头交流了 “武学与治安结合” 的具体方法,双方还约定互派武僧与僧人交流学习。大会结束时,段兴智国王赠予慧能大师一套《大理以武入禅要义》抄本,智光大师则将 “南拳桩功图谱” 赠予秦峰,柳承宗也代表大元,将中原佛教典籍与丝绸赠予大理寺院。
离开崇圣寺时,慧能三人手中的考察记录册已写满大半,不仅有佛教流派的详细梳理、“以武入禅” 的方法与渊源,还有实务管理的案例与双方交流的约定。柳承宗望着洱海的波光,笑道:“此行收获远超预期,这些成果带回中枢,定能为西南治理与佛教交流提供重要参考。” 慧能点头:“这只是开始,大元与大理的佛教与实务合作,还需后续深耕。” 三人相视一笑,心中明白,大理寻僧的使命已初步达成,而更深远的交流,才刚刚拉开序幕。
http://www.bixia5.cc/book/14988/1137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bixia5.cc。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bixia5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