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5章 地不是你们的筹码
推荐阅读:
妙手回春
快穿:一不小心,我又上教科书了
女尊快穿之妻主是个宠夫狂
重生1976:拒当舔狗不下乡
兵王归回
重生归来:我誓登权力巅峰
官家天下
综影视:卷王她又开卷了
惊!他家竟然让儿媳妇当家做主!
激荡 1981,农村也疯狂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bixia5.cc
夜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,我握着手机站在图书馆外的路灯下,指尖发冷。志愿者领袖刘姐的声音还在耳边回荡:“林致远!试点村五位老人刚刚集体申请退出‘时间银行’!他们说……有人打电话告诉他们,你要拿走他们的地!”
要拿走他们的地?
荒谬得近乎可笑。
可我知道,这根本不是一句简单的谣言。
这是精准的刀,插在最脆弱的地方——老人对土地的执念,是根深蒂固的生存底线。
谁动了这个,谁就等于动了他们的命。
我立刻拨通刘姐电话:“现在就去村里,把五位老人接到派出所。不是调解,是报案——遭遇公益诈骗恐吓。”
“你确定?”她的声音迟疑。
“我从没这么确定过。”我盯着通话记录,五通电话,时间间隔精准,语气统一,带着一种刻意的恐慌诱导。
“这不是普通骚扰,是系统性破坏。而且……”我顿了顿,“每一通电话,都在赵评估员查看那批家庭关系图谱后的37分钟整。”
巧合?
不可能。
这是试探,更是陷阱。
他们想让我和监督者对立,想让整个“根系计划”陷入信任崩塌的旋涡。
二十分钟后,刘姐带着老人抵达派出所。
老人们满脸惶恐,攥着手里的申请表不肯松手。
“我们不贪那点积分,但我们不能没地啊!”一位老人声音颤抖,“电话里说,你林致远要拿我们名下的地去换项目资金,国家都批了,我们连告都没处告……”
我心头一紧。
这不是恐吓,是构建了一个看似合理的阴谋叙事——把我塑造成掠夺者,把公益变成掠夺工具。
而源头,正是那批被非法调阅的数据。
“警察同志,”我上前一步,声音沉稳,“我们正式报案。五位村民连续接到匿名恐吓电话,内容涉及虚构的‘土地征收’,意图破坏公益项目运行,涉嫌扰乱社会秩序与数据滥用。”
警方迅速立案,调取了老人手机中的通话录音。
我立刻联系张分析师:“录音马上发你,重点查声纹和设备源。”
张哥没多问,只回了一个字:“好。”
等待的十分钟,像十年那么长。
直到他的消息跳出来:“声纹比对完成。声音经过AI变声处理,底层音色无法识别。但呼吸频率、停顿节奏,与破坏者胡某两年前在拆迁现场的录音匹配度达91.7%。极大概率是同一人。”
破坏者胡某——陈世昌手下最得力的打手,曾因暴力拆迁被判刑,半年前刚出狱。
我的心猛地一沉。
“还有,”张哥继续发来信息,“五通电话均来自同一台改装机,II被多次篡改,但基站定位显示,设备长期滞留在陈世昌被查封的办公楼三楼东侧,信号从未离开过那片区域。”
死灰复燃。
他们没走。
他们在等这一刻——等我们内部生疑,等监督者被污名化,等信任断裂。
而“钟摆”,正借这具残躯,悄然推动b计划。
我立刻召集项目组,同时让孙专家紧急上线新功能:“把五位老人近两年的服务记录,全部可视化,做成‘家庭服务热力图’,三小时内上线。”
“你要直播?”孙专家问。
“对。”我说,“这一次,不解释,只展示。让数据自己说话。”
当晚十点,我站在试点村村委会的院子里,手机支架架起,直播间标题简洁有力:“他们的地,没被拿走。”
镜头前,我调出系统界面。
屏幕上,五位老人的名字依次点亮,背后是密密麻麻的服务记录——
剪纸教学87小时,兑换孙辈助学金两次;
日间照护独居老人142小时,换取白内障手术全额补贴;
协助村童阅读计划63小时,积分刚预约了清明返乡车票;
“他们用时间和善意,换来了尊严和希望。”我声音低沉却坚定,“他们的地,还在,一分没少。但有人,想拿走他们的信任,拿走这个系统最宝贵的东西——人心。”
弹幕瞬间炸开。
“天啊,这些老人做了这么多……”
“谁这么恶毒?连老人都骗!”
“时间币是我们的命根子”——这条评论被百万观众顶上热搜第一。
直播结束时,观看人次突破三百五十万。
第二天清晨,村委会外已站满了人。
不只是五位老人,还有几十名村民自发赶来。
他们不说话,只是看着我,眼神从怀疑,渐渐转为愧疚,再变为坚定。
我深吸一口气,拨通赵评估员的电话:“今天上午十点,村民大会。您能来吗?我想请您一起,打开后台,当众对账。”
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,才传来她低哑的声音:“……我来。”
阳光洒在村委会的电子屏上,我当着所有人的面,调出五位老人的数据访问日志。
每一条记录都清晰可查——谁在何时查阅,是否导出,是否转发。
“您的信息被谁查过,系统记得清清楚楚。”我指着屏幕,“而赵评估员的每一次查阅,都有日志备案,且未导出、未转发。”
赵评估员站起身,面对满屋村民,声音平静却有力:“我在此承诺——我愿接受纪检组专项核查,以证清白。若有一丝违规,甘愿承担一切后果。”
老人们看着自己密密麻麻的积分明细,有人红了眼眶。
“我们……错怪你了。”一位老人喃喃道。
人群安静下来。信任,正在一寸寸重建。
可我知道,这还不够。
只要数据权限仍集中在少数人手中,只要查询机制仍依赖人工审核,这样的危机就还会再来。
我望着屏幕深处那串无法追踪的加密信道,低声说:“是时候了……该让数据,真正回到他们自己手里。”
风起了。
这一次,我要把盾牌,交到他们自己手中。【机制升级,自治为盾】
风还在吹,带着春寒的湿气,却已不再刺骨。
我站在村委会的电子屏前,手指缓缓滑过那一条条清晰可查的数据日志,心中有一团火在燃烧——不是愤怒,而是决意。
“不能再让任何人,躲在暗处,用一句话就撬动人心。”我转身看向孙专家,“是时候了,启动‘根系3.0’。”
他点点头,眼神里有久违的锋芒:“早就等你这句话了。”
接下来的四十八小时,我们没合眼。
孙专家带着技术组重构权限体系,张哥用算法模型反推所有历史访问行为,排查潜在漏洞;刘姐组织村民代表连夜开会,一条条讨论新规则的可行性;赵评估员也破例留在村里,逐字审核新系统的合规逻辑。
我们做的,不只是升级——而是重构信任的根基。
第三天清晨,阳光洒进村委会时,“根系计划”3.0正式上线。
大屏上,新机制清晰呈现:
第一,敏感数据查询实行“三重授权制”——任何涉及家庭关系、服务记录、积分流向的信息调阅,必须同时获得“村民代表轮值小组”、“城市志愿者监督组”与“国家派驻评估员”的三方数字签名,缺一不可。
权限不再集中,更无法被偷偷滥用。
第二,新增“预警反馈”一键通道——每位注册用户手机端增设红色按钮,一旦接到可疑电话、遭遇心理压迫或察觉异常操作,可即时上报,系统自动触发人工智能语义分析与地理位置追踪,并在24小时内由联合响应小组介入。
第三,设立“公益信用基金”——由村民共管会自主决策资金用途,用于奖励长期服务者、资助困难家庭、支持乡村文化项目。
钱不再由上而下拨付,而是从下而上生长。
发布会现场,刘姐站在话筒前,声音不大,却像钟声一样传进每个人心里:“以前我们说‘帮助’,现在我不说了。从今天起,不是我们在帮你们,而是我们一起,为自己而活。”
台下寂静了一瞬,随即爆发出掌声。
有老人抹着眼角,有年轻人高举手机录像,还有孩子踮脚问妈妈:“妈妈,我们以后也能管钱了吗?”
我看着这一幕,忽然觉得,这不止是一次系统迭代——这是一场静默的觉醒。
可就在我松一口气时,手机震动了一下。
张哥的消息:“破坏者胡某落网了。警方突袭陈世昌旧办公楼三楼,搜出改装通讯设备和加密硬盘。他已经招供了,背后指令来自‘钟摆’——他们称你为‘叙事核心人物’。”
我盯着屏幕,心一点点沉下去。
他又发来一张照片:泛黄的行动计划表,手写体,字迹冷峻。
最后一行写着:“摧毁叙事核心人物”。
我猛地抬头,望向窗外。远处山脊上,清明将至,坟头草新绿如洗。
“来吧。”我低声说,“我在这里。”
当晚,我独自驱车前往父亲坟前。
小树抽了新芽,枝条在夜风中轻晃。
我放下那盏电子灯笼,投影仪启动,画面缓缓亮起——是试点村的老人们围坐院中,合唱那首古老的《祭钟谣》。
歌声苍凉而坚定,像从大地深处涌出的回响。
附件:一段未命名的录音文件。
我点开。
李维汉的声音清晰传来,带着惯有的傲慢:“林致远不过是个送外卖的。只要我们控制住叙事,普通人永远成不了英雄。
http://www.bixia5.cc/book/17514/187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bixia5.cc。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bixia5.cc